關於東森藏寶閣

「東森藏寶閣」─傳家。傳世

在中國人的觀念裡,給孩子留下一筆財富讓他們衣食無憂,是多數父母的想法,希望孩子們在離開父母的羽翼後還能經得起風霜,這樣的觀念一代復一代,直到現在,家庭傳世收藏延續了一千多年。

在日本和西方的一些國家也特別講究家族式的傳承收藏,特別是「爺爺買,孫子賣」這樣的隔代收藏投資理念,這個時間差呈現的是爺爺時期的作品到了孫輩正好上升到良好價位,孫輩每隔幾年賣掉爺爺時期的作品,然後再用這些錢收藏一批當代優秀作品流傳下去,就是這樣的傳世理念,讓收藏品市場生生不息。

收藏不僅是為了投資,收藏也是一種生命的陪伴與提升,於是藝術品是否為真跡就影響了整個收藏的價值與使命。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藏寶閣團隊遇見了素有「中國景泰藍第一人」稱譽的戴嘉林大師(註),也在他北京的寓所首次踏進景泰藍的世界,在那一次的拜訪中,我們距離大師這麼近,聽大師在談創作的理念與他的人生經驗,這些精緻的景泰藍工藝就在我們手中把玩,這是一個十足令人興奮的體驗,也從這個時候起我們發現了藏寶閣的使命。

藏寶閣,因為我們對藝術品的熱愛,無論大師身在何處,我們都願意為了取得真跡親赴藝術品的發源地,為的是讓真正的真跡流傳後世,我們省卻中間廠商的轉介,每個作品都是我們與大師建立信任後得來不易的珍品,透過這樣的信任,也為藏友們保證了作品的獨規獨家,這些難能可貴的驚世藝術,實值得傳世收藏。期許藏寶閣可以踏遍世界,尋訪各領域的大師,讓這些藝術工藝被更多人看見,延續傳世收藏的理念,也為後世留下人類藝術文化的印記。

註:戴嘉林被授予景泰藍領域第一位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評選始於1979年,根據《傳統工藝美術保護條例》,針對長期從事工藝美術製作的人員,且符合「1成就卓越,在國內外享有聲譽的;2技藝精湛,自成流派」兩個條件者,由國務院負責傳統工藝美術保護工作的部門授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